2022-08-16

我院与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联合举办“世界城市峰会-深圳线上专题研讨会"

作者:董办 浏览:加载中...
        2022年8月10日(星期三)下午,受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邀请,由我院总师室与规划二所(宜居中心)联合支持的世界城市峰会深圳线上专题研讨会——“后疫情时代高品质人居环境的深度营造”顺利举办。本次活动是首次在我国举办的世界城市峰会研讨会,由我院司马晓董事长主持,邀请到“新加坡规划之父”、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首任主席刘太格先生致辞,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先生、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王维仁先生、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孙一民先生、我院副总经理单樑先生进行专题演讲。
二四六香港天天开彩大全

        专家们应后疫情时代所面临的系列挑战,以中国视角深入探讨了可持续宜居城市的建设方向和高品质人居环境的深度营造。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世界城市峰会官网、“哔哩哔哩”、“共同城市”与“国匠城”等国内外平台同步直播,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吴志强:后疫情?论城市空间的韧性  
        吴志强院士在演讲中提出,除了本次新冠疫情,人类过去一直面对着无数冲击性事件的严峻挑战,并在挑战中不断建立发展自己梦想的文明城市,因此,何为“后疫情时代?”,应当画一个问号。通过回顾人类文明八千年的演进,吴院士总结出四大类城市: Fragile City(脆弱城市)、Survival City (生存城市)、Learning City(学习城市)与Intelligent City(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中的智慧,不仅仅是数字和技术,更是体现在城市每一次重大突发事件冲击后人类应对与解决能力的提升,这才是城市空间特殊的韧性。随后,吴院士展示了疫情以来研究团队在智能诊断、智能模拟、AI赋能方面的相关成果,在此基础上,吴院士提出后疫情时代高质量的人居生活,应从低频统计数据逐步走到高频的感知数据,实现精准化与个性化需求的定制。


王维仁:城乡策略——密度生态城市与自然地景建筑
        王维仁教授从建筑师角度畅谈如何让城市更自然、更生态,并引入了北京四合院的胡同改造、河南王屋山山谷院落改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二期设计与深圳石厦小学等案例,生动展示了在高密度城市体系中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塑造模式,及结合生态城市主义理念与建筑的新探索。王教授强调,后疫情时代未来城市建筑的营造重点,在于如何减少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如何在经济发展大趋势下将生态保护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单樑:身心安处是吾乡——后疫情时代“深圳家园”的深度营造
        单樑副总经理认为,历次疫情都在人类身体的基因里留下了基因片段,而城市的人居环境也在历次疫情洗礼下得到持续的进化与升级。做城市规划应该像扁鹊一样,及时地预见风险,找到病根,既要治“已病”,更要治“未病”。随后,单樑副总经理介绍了深圳在城市体检、总体城市设计、山海连城计划的过程中建设高品质人居环境的思路和经验。最后,单樑副总经理认为,虽然疫情仍在进行中,还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完美的解答,但是规划师们可以先行动起来,从城市规划与治理的点点滴滴做起,营造美好的“深圳家园”。

孙一民:粤港澳大湾区人居环境可持续营建
        孙一民教授认为,疫情给予我们机会重新审视各个层面的工作,但尚未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聚居的生活方式。粤港澳大湾区在疫情时代肩负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重大需求,无论是生态保育还是城市人群发展,湾区为多个专业、多处发力点与多种生态理念都提供了创新探索的机会。土地资源紧缺和利用效率偏低一直是大湾区面临的难题,为此,孙教授提出“精明营建”的理念,分享了他所带领的总师团队在广州琶洲、南沙等片区的实践经验。通过“总师制”及有序集约的设计手法,确保公共利益在小街区路网下能够与市政、景观等要素真正结合并精准落地实施。